比毛毛更可爱的是毛毛的月月

Recent Comments

  • Tina: 看冬蕾老师的文章已成习惯,感谢点点滴滴的温暖。
  • 择偶网: 新冠快点结束吧!
  • 淼淼: 一向觉得这种背影特别有爱……
  • 淼淼: 十年前的回忆!毛毛太棒啦,粉丝又多了一枚!拥有这么有才情的辣妈,月月童鞋是有多幸福……
  • DJ: Don’t comment on China’s regulatory environment –if you have to, positive and complementary remarks are always expected; i don't think so...
  • DJ: 就假装他们都很伟大....
  • DJ: 赞一个

Random Posts

Tag Cloud

海纳百川,厚德载物的中国人

2023/06/22 – 8:33 下午

我在这里多次写过日本民族的伟大和优异。

今天,通过这次DIA中国苏州行,我更发自内心的热爱我们伟大祖国和苏州的小伙伴们。

中国自古就礼仪之邦。中国人海纳百川,厚德载物。无论天大的事,在我们眼里都不是个“事儿”,从不斤斤计较,总是为人友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平日里,我总是犯很多很多错,甚至都有稿子完不成的时候,但所有人都那么无私的包容和原谅我,我会继续加油!

中国人热情好客,善良真诚。这次在苏州,DIA中国、苏州工业园区、中日医药新材料创新中心、EPS创健、润东的小姜总、安波老师、董方老师、许平大哥、唐燕总、梁非总、延昭等等,对高野老师、植村老师和优子老师彬彬有礼,以诚相待,照顾的无微不至,以最高规格接待来自日本的专家,希望给他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我对他们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中国人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在当下热火朝天的生物医药黄金时代,我们的勤奋让世界惊叹,所有新靶点、新机制、新工艺的药物,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者无时不刻的在研究、学习、追赶,正如DIA中国开幕式上李宁院长那个论坛上讨论的,只有屹立在世界之林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国际化与创新。

东京行(三)

2022/12/30 – 10:10 上午

让我在2022年快结束的时候,把这篇文章写完。如果要问我2022年最难忘的一件事,就是东京之行。

顺便说一下,中国对新冠疫情的动态清零政策本月结束,对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 后,今冬迎来了全国性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日本对中国入境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需72 小时PCR阴性的核酸证明,同时如果是阳性患者,需在酒店隔离7天。很多中国人称这个政策不友好,不过我想日本是保护自己国民健康和安全出发,并无可厚非。正如我们当时也需要境外人员不管是否感染,都需进行集中隔离一样。不过,日本倒是可以做得更加体面一些,比如在颁布该政策的同时表示同情、问候或一些援助(中国也不一定会接受),或许让人更为接受。

(一)

2022年日本DIA年会的PMDA Town Hall依然是阵容强大。包括新药、器械、疫苗审查和安全部门的官员纷纷坐镇PMDA Town Hall。不过那天我正好要去做核酸,所以完美错过了,要感谢安波老师帮我翻译听写。

来自日本厚生省和PMDA一一回答了来自工业界的种种问题。新冠疫情不仅改变了新药临床开发的模式,也改变了PMDA的工作方式。据一位PMDA官员介绍,在疫情期间,他们采取了远程咨询,远程检查(inspection),开展各种电话会议,线上培训。PMDA努力在保证新冠疫苗和新药审批能快速通过,送抵患者手中的同时,加大对新药、器械的审查。

现场包括辉瑞、默沙东等跨国公司的研发人员就新冠疫苗和药物在日本的审批进度以及是否能加快或减免日本人群的试验询问PMDA。PMDA的官员认为,需要一药一议,在紧急状态下,新冠药物和疫苗在日本被启动紧急审查,此时日本人群的数据可以适当减少。但是,在常规药物审查的情况下,日本人群尤其是安全性数据一定必不可少。不少企业说,虽然日本的新药审批正在加速,但还是存在与欧美国家新药上市有时间差的现象,跨国公司希望在日本能同步开展临床试验,递交注册申报资料。

为此,尽快与国际同步接轨也是PMDA的首要任务。在参加ICH国际事务中,有工作人员建议PMDA在翻译转化ICH各项通知、指南的时候,应该保证英语翻译的准确度和效率,PMDA也承诺将提高对ICH的理解度,精准的将其内涵用日本准确翻译给业界,特别是广大患者和家属。由此可见,PMDA时时刻刻心怀患者,当有听众问到以患者为中心PMDA的具体做法时候,PMDA官员高度肯定了患者从早期临床试验就参与讨论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双向的沟通交流,既要向患者宣传,培训新药研发知识,也要聆听患者的意见建议。”PMDA相关官员说。为此,PMDA计划设立专门的部门直接对接患者,同时还举办了各项培训,讲座,希望将走进患者和患者家庭,共同携手加速推进新药研发,满足临床需求。

日本DIA虽然没有中国DIA话题设置的那么多,但十分深度和专业,讨论问题细致深入,不会蜻蜓点水,且较为实用。倒是很少像国内那样谈论资本,行业,是否要做创新,first-in-class等等,日本DIA会议主要围绕患者与科学。整个会议氛围也是宁静的、肃穆的(顺便提一下,所有参会人员着装得体庄重,女生则高贵华丽)。没有人在会议期间到会场外交换名片,大声聊天,大多安安静静在科室里听课,提问,讨论,直到会议结束。

所有大咖专注的坐在会议室里,就像日本政府新冠病毒感染症对策小组会会长尾身茂、PMDA 局长藤原康弘、日本PMDA国际项目执行副主任中岛宣雅博士、PMDA国际项目办公室主任佐藤淳子、PMDA医学信息学和流行病学办公室主任宇山佳明博士等平易近人,你可以在会后随时交流、咨询问题。对想要来日本发展的中国企业,绝对是极好的机会去认识这些大咖。我也鼓起勇气,跟他们分别交流,他们十分友好。藤原康弘博士出身美国,在美国完成高等教育,是一名乳腺癌的临床大夫,抱着促进日本国民健康的使命感,他回到日本。不但审评新药,平日里还做临床试验,出任局长后提出了“亚洲第一”的理念,希望引领日本药监局继续在亚洲各国推动药监革新。我还跟佐藤淳子老师做了一个专访,听了她在PMDA工作20多年的心路历程。希望能很快写好带给大家。在会议期间安排了各种由CRO赞助的卫星会,只要你换一下名片,就能获得一份美味可口的便当,还能聆听到他们组织的与临床试验相关的专场。

这些年,我们的NMPA和CDE的越来越重视沟通交流,对外在中国DIA年会上NMPA Town Hall上也精彩纷呈。衷心祝愿业界和监管机构的互动越来越多。

(二)

最后讲一下可爱的达人的团队,今年很高兴第一次线下见到高野老师,植村老师,英淑老师,琳琳,我内心非常感激他们对我这一年的帮助和教诲。在聚会和卡拉OK的时候,高野老师展现出非常可爱的一面,就像日剧里的大男生,一改平日严肃正经的态度。这说明,日本人做事时,会玩命专注,玩乐时全情投入,做任何一件事都一丝不苟。

在聚会时,我还拿他私人的笔记本,仔细翻看。

高野老师的记录本绝对像一本艺术作品。他把平日所有与工作相关的会议、工作事项都记录的整整齐齐,滴水不漏。有一些用笔记录,有一些用剪刀把相关内容剪下来,贴在本子里。每一页,每一项,每一天还用不同的便签纸贴出来,加以区分。所有事情都溯源,分类,整理,记录。所以,无论你在什么时候问他某年某月发生了什么,谁在哪个场合说了什么话,他都如数家珍。最让人倾佩的是,这个习惯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而是长达30年!就连他的每一封邮件,写的都是整整齐齐,逻辑严密,像艺术品一样,更不用说他的文章的水平之高了!

你不得不佩服高野老师的执着精神,但即便像他这样认真、卓越的拼命三郎,用他的话来说,仅仅勉强在制药领域里存活下来(Survive)而不被淘汰。

植村老师则非常睿智,头脑清晰敏锐,看问题很有战略眼光,他对人永远抱持同情心,特别是对中国民众。他说起自己的父亲在上世纪初曾被日本一家化工厂派驻到中国东北工作。一天,为了保护自己的员工,当俄罗斯人想要来欺负工厂女员工时候,他父亲奋力反抗,被野蛮的俄罗斯人一枪击中喉咙。后来,他爸爸就像遇刺后的安倍晋三一样,顽强撑到回到日本才结束了生命。受父亲的影响,植村老师骨子里总有一份正义感和十足的勇气,就像那些日剧里很严厉但很慈爱的日本老头儿,也很有魅力。

英淑姐则是我和琳琳心中的女神,无论从外表打扮,还是工作的专业度和细致度,都完美无缺,是完美的象征,同时还有永不放弃的精神,无论多难的挑战,都愿意尝试,也常常给我最给力的帮助。

琳琳则非常可爱,虽然话不多,但总是一语中的,提出的问题很关键,也很有自己的想法,给我很多鼓励。

我常常想,如果中国制药企业想出海日本,面对会是像高野、植村这样高手如林的专家,自身一定要提高。因为,日本社会实际上竞争很大,事事要求完美,但你在跟他们合作的过程中,绝对会因他们的专业精神喜欢他们。这在我采访許平博士的文章中谈到日本企业做事风格和企业文化时详细谈到。这里再引用一下:

https://www.pharmadj.com/home/resources/article-details?id=1602138630184337410

更典型的中日差异,存在于企业文化。在许多中国企业印象中,日本企业保守、难以建立信任。“对于这一点,中国企业一定要有耐心,所有关系的建立都要慢慢积累。”许平说,日本保守的原因在于,其任何决策必须深思熟虑并有充分的调研和理由,并按计划进行。而一旦执行,日本企业会一丝不苟。同时,信赖是日本文化最基本底线,但凡日本企业与合作方建立了信任,他们都会长期互相信赖和依托,具有较高的忠诚度。

总而言之,我有一个中国团队,有一个日本团队给予的帮助和爱,是多么幸运啊!

这是我今年在日本短短几天的记录。希望中日世代友好,中日医药产业明年有更多实质性的合作,惠及两国的患者!

为何记忆,为何忘却?

2021/11/17 – 5:07 下午

今天和樱子去华南新药创制中心专访了一个做抗阿尔兹海默症I类创新药AD16的科学家,他花了10几年时间,终于做到I期了,并不是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行,技术问题,而是科学成果转化遇到机制的问题,耽误了,很感慨,科学家想做一些事还是受到很多束缚。好在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现在收到重视,他正等着投资和转让或大公司接盘,是华南新药创制中心早期给他提供了很多了资助,完成了很漂亮的动物研究和I期,否则真的夭折了。这个科学家看上去非常质朴,似乎也从来没有被采访过,甚至连路演都没做过。

 

坪山,中国生物医药3.0?

2021/11/02 – 12:40 上午

我要快速记录一下,不然会忘掉了。作为将来深度采访和写作的素材。

今天,在赵君总的介绍下,我来到深圳坪山园区,见到几位落户该园区做创新药的科学家和企业家。

说起对于坪山园区的关注,还要源自元明资本的田源博士,他早在2018年就与现任深圳市副市长,当时的坪山区委书记陶永欣老师规划设计了坪山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深圳是田博士长期关注的区域,他认为,越来越多从苏州和上海溢出的初创公司开始着眼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机会和新项目,而坪山园区的发展潜力不可忽视。

“张江是1.0,苏州是2.0,坪山要力争做3.0”田博士说。也是在那一年的创投大会上,我遇到了坪山科技创新局局长黄鸣,他非常年轻,武汉人,敢想敢做。他当时在会上用30分钟讲述了坪山的规划设想,让我印象很深刻。学管理的他,却十分谦虚地说,我不会做药,耍嘴皮子还行。但是细细听他讲话,说话的内容和逻辑思维都非常清晰。
事实上,坪山园区如今入住的生物药和医疗器械企业超过800多家。还有一些小背景:园区将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支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及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认证中心等在园区内设立审评认证分支机构。
长效药物制剂研发平台、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平台、中药检验与研究技术平台等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将在深圳国家高新区坪山园区建设使用。坪山综合保税区将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保税研发”等“保税+”新业态。
同时,全新机制的深圳医学科学院即将挂牌,一期临床医院、对标ICH标准的生物医药专业园区等正加快筹建,未来将吸引临床研究、新药研发的高端人才集聚,打造面向国际的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与产业化高地。
期间,我也请教了黄局不少问题,比如我们这边的定位跟苏州有什么不同,政府政策,入住的企业有哪些特色,未来的发展规划有哪些,他都一一作答。最主要的是他们是由副市长直接领导支持,政策一以贯之,用他的话来讲就是“一张蓝图绘到底”。同时还有他和刘局那种好学,求真,务实,效率,真心为科学家服务的精神和行动力。
今天还有三家做创新药的企业一起在现场,如抗肿瘤药的艾欣达伟(Ascending Wits)的段博士,他们那里已经有多个项目处于IND阶段,其中一个完成了I期研究,同时准备启动2个血液瘤药物的II期研究,他之前也是在国外一直从事小分子药物研发工作。
图微安创的王博,他们研发具有知识产权的创新多肽药物,涵盖脂肪性肝炎及其相关纤维化、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及其相关纤维化、特发性肺纤维化和肾纤维化等。他们的品种专门在深圳分中心的质询指导下,49天获得IND。
还有深圳市泰尔康生物医药的郑博,他在美国多年,从事生物医药开发,并开发了多个靶向药物。郑博话少,非常儒雅,他们建立了多肽靶向技术平台,针对于恶性肿瘤、器官移植、自身免疫等疾病,专注于多肽偶联药物(Peptide-drug conjugate, PDC)。
具体的一些构想等我写成具体的报告吧。
这是之前写过一点坪山的报道。
http://www.pharmadj.com/cms/detail.htm?item.id=022eed9bbdb311ebb98afa163e42049a
会面结束后,我跟田源博士又汇报了我的感悟。他也非常高兴,建议我再跟深圳市陶副市长聊聊。田源博士之前创建了中国期货市场和制度,亚布力论坛,还做投资,他充满了智慧和战略眼光。
然而,在我回家的路上,我不断的怀疑,这里真像他们描绘的那么出彩么,这800家生物医药和器械企业怎么生存,他们真的是中国3.0么?他们真的能跟苏州Biobay能有可比性么?
有时候想想自己也蛮可笑的,一方面觉得选题高度的类似雷同,想找一些差异化的公司,企业家,独到的选题,但每当遇到新人,新事物(如坪山,如段博),我就会怀疑,退缩,觉得还是要报道那些大家熟悉的话题,靶点,面孔,才算有价值和靠谱,不是忽悠。这不是跟大多数的投资一样?一方面说扎堆,要找差异化,细分化的赛道,另一方面,面对一些早期的项目,陌生的科学家,还是要反复掂量,甚至是避而远之。
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亲自去求证,去现场,去找证据,去佐证他们所说的一切,这就是一个记者做的调研。
另一个方法,就是跟着自己的直觉,全然的信任,相信。
我喜欢第二种方法,因为我很笨,而且很懒。我相信田源博士,相信黄局,相信段博等,还有满满正能量的赵君总,相信坪山就是中国生物医药园区的未来。哈哈。

生日快乐

2021/10/31 – 6:49 上午

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这个小小的空间11周年诞生纪念,生日快乐!如果说有什么生日愿望,我希望自己能不断的学习呀。

Today is my birthday and is the 11th anniversary of the birth of this small web. Happy Birthday and  I hope I can keeping studying! I am till young, have lots of time to learn and to explore!

制药行业的青春

2021/10/01 – 10:08 上午

Years may wrinkle the skin,but to give up enthusiasm winkles the soul.

Worry,fear,self-distrust bows the heart and turns the spirit back to dust.

——Youth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

如此锐气,二十后生而有之,六旬男子则更多见。

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青春》

制药行业的青春

今天是祖国建国72周年,从山河破败到国富民强,从懵懂少年到青春韶华,向祖国致意!

早上想起上周在苏州出差参加第六届中国创新与投资大会的片段,记录下来,留作纪念。

中国药促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博士的会议无疑是盛大而又成功的,它汇聚了国内最多创新药企业,法规制定者和投资人,俨然成为像DIA和研发客那样富有影响力的盛会!:)

从法规政策层面来说,今年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周思源主任带队,药审中心化药临床一部部长杨志敏教授和她的团队围绕最近药审中心出台的抗肿瘤药药物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研发指南进行解读。

这是周主任首次在公开场合亮相,表达了CDE与行业交流与对话的意愿。他从注册申报任务完成量开始,介绍了CDE经历了仿制药重复申报以后,却仍然没有摆脱“创新药”重复申报的现状;最典型的就是PD-1/L1抗体扎堆研发为代表的肿瘤药研发过剩的局面。反观其他慢性重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罕见病等研发厂家门可罗雀。CDE期待看到行业带来的突破,他们也力保高要求,严标准的审评新药,将最好的审评资源倾斜到患者急需的品种中(可见研发客的报道和各大公众号)。(个人思考,要有无分别心,行业和个人也要强大。)

谈到临床价值为导向,他和杨志敏部长无不风轻云淡,云卷云舒的表达了这只是2015年44号文以及国际主流监管机构最质朴、普世的理念,但如果能引起行业思考、巨变,也说明了在快速迭代中国新药研发时代,从监管到行业已进入了一个理性、差异化、精细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新药研发阶段。

杨部长则顺着主任的思路,从宏观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加以阐述,她特别介绍了中国制药行业的发展历史,从跟随,购买,改良再到如今的基础和原始创新。(见研发客的报道和各大公众号)。所有在行业出现的现象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不是中国特有。我最欣赏她说的中国创新小荷才露尖尖角,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儿,等等这些很鲜活而又实在的比喻。杨部长真的非常擅长做报告。她还提及到了监管科学和审评自信的话题,自信而不盲目,这些都是建立在行业共建,以及CDE强大的对新药研发和科学理解上的吧!

想想主任、杨部长和那么多CDE的新老员工在这一领域奋斗了几十年,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真是很感慨!

从行业来看,从最近的国际各大学术会议上本土创新药企业的临床研究成果频繁被展示,您就可以知道中国的创新有多么活跃。今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获批数量达到25个,其中,本土企业的研发生产的数量首次超过了外企,特别被杨部长加以强调。不过我们仍然非常落后,还需勤勤恳恳做新药,不待扬鞭自奋蹄。

投资那块,是自己非常短非常短的短板,港交所,深交所,科创板的老师都纷纷介绍了各自的优势,欢迎继续上市,北京交易所新落地,是内卷还是机遇?让我们拭目以待。股民们开始通盘研究各类医药股,选择立竿见影的优质股,例如CXO,如果你要做罕见病药物,对不起,这个故事还没有在百姓那里讲得通。

随着最近国内一家企业IPO两次没有通过,大家对创新有了更深度的理解和思考,投资机构尚且十分专业了,做药人更需要拿出文献,拿出数据,拿出逻辑和最高级别的证据,才能经得住考验,这一过程十分艰辛,不过面对患者的需求,我们理因全力以赴。

每次我都不会错过宋会长在杨大俊博士酒会上出口成章的发言,他一次次站在了历史的高度,推动行业向好向上发展,执着成长。他的双核大脑为中国医药行业做出了多少有价值的贡献!

还有何如意博士,我开玩笑说,荣昌生物的股价和估值有一半是来自他的功劳。他的讲课,无论是瑞德昔韦还是Aducanumab,每一次他都以全新的思维,思绪,知识,分析加上风趣幽默的表达呈现给听众。但最后都展现出出美国FDA,作为全球最权威和最值得人尊敬的监管机构的科学、理性、艺术、人文的考量,最终是对患者的大爱。

其他众多老将不一一赘述,正所谓全行业都在以挡不住的勤奋做新药,谈梦想,因此,每一次大会上,研发客们都有着说不完的话,做不完的梦。

最后,我在苏州还见到很多老朋友,佳凌,义瑶、彤彤、延昭、声鹏、许大哥、黄药师等。虽然他们很平凡算不上最顶尖的大咖,但每每见到他们,都像见到自己的家人一样亲切。

他们也将自己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生物医药,我愿用在许大哥公司里看到的这首诗献给全行业的老师。每每想到自己还能在最好的时代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都激动的热泪盈眶。

青春 /塞缪尔·厄尔曼

王佐良翻译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恋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二十后生而有之,六旬男子则更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

无论年届花甲,拟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人心中皆有一台天线,只要你从天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你就青春永驻,风华常存。

一旦天线下降,锐气便被冰雪覆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实已垂垂老矣;然则只要树起天线,捕捉乐观信号,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龄告别尘寰时仍觉年轻。

Youth

by Samuel Ullman

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it is not a matter of 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 it is a matter of the will, a quality of the imagination, a vigor of the emotions; it is the freshness of the deep springs of life.

Youth means a temperamental predominance of courage over timidity, of the appetite for adventure over the love of ease. This often exists in a man of 60 more than a boy of 20.Nobody grows old merely by a number of years. We grow old by deserting our ideals.

Years may wrinkle the skin,but to give up enthusiasm winkles the soul.Worry,fear,self-distrust bows the heart and turns the spirit back to dust.

Whether 60 or 16,there is in every human being’s heart the lure of wonder,the unfailing childlike appetite for what’s next and the joy of the game of living.In the center of your heart and my heart there is a wireless station:so long as it receives messages of beauty,hope,cheer,courage and power from men and from the Infinite,so long are you young.

When the aerials are down,and your spirit is covered with snows of cynicism and the ice of pessimism,then you are grown old,even at 20;but as long as your aerials are up,to catch waves of optimism,there is hope you may die young of 80.

完成新一期达人

2021/09/08 – 7:52 上午

在英淑,琳琳,植村老师和高野主编的合作、指导和帮助下,我们昨天完成了新一期的医药研发达人的出版。我每一次都会对我们团队的默契合作、专业细致、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科普事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021/06/15 – 7:27 上午

琳琳是我们医药研发达人的资深翻译和发行部的负责人,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孩子。现在在东京,从一开始,她就十分关注我们的医药研发人,常常给我出主意。

小胡大夫则是琳琳的先生,受琳琳推荐,他为我们的临床研究促进公益基金写肿瘤免疫相关科普专栏,至今已经有一年了。他是日本国家儿童健康与发育医学中心(日本国立成育医疗研究中心)移植免疫研究室研究员。2016年毕业于日本千叶大学医学院先端应用外科(食道胃肠外科)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同年他就职于日本六大国家研究中心之一的日本国家儿童健康与发育医学中心(日本国立成育医疗研究中心)移植免疫研究室,从事器官移植免疫学与肿瘤免疫学研究工作。这么大的一个年轻有为,博学多才的博士,却默默的帮我们写了一年多的小专栏,真心难得。我们的稿费非常微薄,我却常常对他说,我们为老百姓科普临床试验的事业是伟大的,热情是滔滔不绝的,就这么把他忽悠了。

小胡医生谦虚达礼,性格温驯,人特别好,每次他都会开玩笑的说,科普事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他要用我们的稿费在东京买一套海景房,现在是在为他的海景房添砖加瓦。

他和琳琳常常加班,奋力拼搏,希望他们俩能在异国他乡能顺顺利利,实现人生理想,幸福美满。我要衷心的感谢他们!

以下是小胡大夫开设专栏一年以来的感想,读后备受感动:

随着新一期科普文的到来,笔者在这一平台与毛编辑合作共同编写科普短文,已整整一年。在过去的365天里,多少个夜晚,我们共同确定选题,一起修改,携手合作。一篇篇虽未必隽永却努力以最生动形象呈现给读者的文章,承载着笔者满满的希望:愿这一篇篇短文,能为患者科普一点点临床试验和生命科学知识,进而了解临床试验,选择参与;愿为科研同道带来并不完善但略有新颖的资讯,也愿为医学生们开拓一片书籍之外的广博天空;愿我们的新药研发能为肿瘤患者带来希望的曙光;愿狡诈的病魔再也遮不住希望的阳光,让医学的昌明尽皆展现于人们眼前,愿那心中阴霾都烟消云散。愿做世上的光,地下的盐。感恩您的陪伴!

ASCO专题

2021/06/06 – 11:50 下午

这些天同事们都在忙ASCO专题,中国去了很多很多生物技术公司,发表了很多报告。明天就要刊登采访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治疗鼻咽癌药物的采访稿。今晚要等现场PI徐教授的照片,开着电脑,仿佛照在自己的身上,到半夜1点半,中国企业好不容易,研究者也是。

月月马上要考试了,希望她顺利。

知音

2021/06/02 – 3:09 下午

知音 (上集)

根据古典故事伯牙绝弦新编

毛道鹏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母亲发现她的儿子极有音乐天赋,就把他送到当地享有盛名的一位音乐老师家学琴。学习不到一年,老师不愿教了,原因是那该子不仅学懂了所讲的乐理知识,也学会了老师全部弹琴技巧,甚至还超过了老师。

这孩子名叫俞伯牙。俞伯牙回到家天天鼓琴谱曲,听者甚多。可是时过不久来听琴的人越来越少,门庭可雀,因为他弹的曲子太深奥,没人能听懂他弹的啥。

明明他的琴声如天籁,他对他创作的每一首曲子都非常沉醉,但没人能听懂。他很苦恼,莫非这天底下没有知音乎?他不相信。

于是他背起他的古琴,终日爬山涉水,穿街走巷,尽力展示他的琴艺,然而,人们除施舍谷米外,没人驻足细听。他仍不气馁。

一天,他乘坐小舟沿着长江岸划行。是日,烟雨濛濛,岸边芳草萋萋,白鹭成群,风光旖旎无比。清风入艙,他心有触动,灵感涌上指间,一首应景抒情曲即兴而就。琴声悠扬,溶入滚滚波涛,琴声委婉,飘进丛林芦荡。

此刻,他忘却了孤寂和痛苦,越弹越激昂。太阳从云缝里出来,照着他那沧桑的脸上。忽然,他听见林子里传出一声喝彩:“好听,好听!”他从未有听到过这样的赞扬声,莫非他的耳朵产生了幻觉?他抬起头,望见树林不远处站着一樵夫正在聚精会神听他弹琴。但见那樵夫头戴竹笠,身披蓑衣,肩扛冲担,手持板斧,是足的打柴人模样。兴奋一过,他的疑虑就来了,他不相信一个砍柴人能听懂他那天籁之音。俞伯牙想测试一下。

俞伯牙弹起一首表现崇山峻岭的曲子,没等弹完,樵夫低声说:“真好,如同高耸入云的泰山,巍峨而雄伟!”俞伯牙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又弹奏一首表现流水的柔情和澎湃的曲子。樵夫忍不住拍手称道:“好听极了!前半部像涓涓细流在山间流淌,后半部广阔浩瀚,像奔腾不息的长江!”(注,这就是流传至今的高山流水古筝曲)。

俞伯牙兴奋极了,一个箭步跳下舷艙,冲进丛林,紧紧拥抱住樵夫激动地说:“知音呀知音,你就是我苦苦寻觅多年的知音!”然而樵夫表情很平静,只是对着伯牙深情地微笑。

这个樵夫名叫钟子期。他俩席地而坐,弹琴论道,倾吐心曲,成了知音朋友。并约定每年的中秋夜  在此地相会。

一年过去,俞伯牙如期赴约。但林子里不见钟子期的踪影。一种不祥之兆向他袭来。他向乡民打听,得知一年前也就是他俩相见后的一天病逝。伯牙找到了子期的坟墓,墓碑上端端正正刻着“钟子期之墓”几个字。他悲痛欲绝,深知这世界上从此再没有了知音。他哭着在坟前弹奏一首恨别曲给他的知音听。琴声悲天呛地,哭声撕心裂肺。一曲终了,他抹干泪水,扯断琴弦,将他心爱的七弦古瑶琴在墓碑上摔成两截,并发誓永不复琴。是的,知音已去,此琴何用!

俞伯牙回家种田伺豚,娶妻生子,孝敬父母,日子过的自得其乐,对他曾经发生的事如同隔世,后百岁而终。

从此,中国汉语词典里就多了个“知音”这个词。知音与知心知己同义,但更典雅更神韵。

我旅游去过武汉汉阳月湖边上的古琴台风景区。那坐落在湖边的俞伯牙钟子期的两尊塑像形象古朴,栩栩如生。牌坊上“古琴臺”三个大字雄挥苍劲。虽经历千百年风吹雨打和无数次战乱洗礼,这座古建连同那历朝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在那个艺术长廊里留下的大量墨宝至今完好无损。这个事实说明上至统治者下至贫民对这个故事是认同和褒扬的。且看后人的一幅对联:

钟子听琴荒径入林山寂寂;

谪仙捉月洪涛接岸水悠悠。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