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毛毛更可爱的是毛毛的月月

Recent Comments

  • Tina: 看冬蕾老师的文章已成习惯,感谢点点滴滴的温暖。
  • 择偶网: 新冠快点结束吧!
  • 淼淼: 一向觉得这种背影特别有爱……
  • 淼淼: 十年前的回忆!毛毛太棒啦,粉丝又多了一枚!拥有这么有才情的辣妈,月月童鞋是有多幸福……
  • DJ: Don’t comment on China’s regulatory environment –if you have to, positive and complementary remarks are always expected; i don't think so...
  • DJ: 就假装他们都很伟大....
  • DJ: 赞一个

Random Posts

Tag Cloud

谭凌实的实

2012/08/27 – 3:18 下午

采访有如自助游,这句话没错。

尽管你会在出门前做一些攻略,知道大致的方向,但到了现场,还是会有许多计划之外的情况发生。 

比如这次哈尔滨出差的苏岭博士人物专访,最终与被访者决定取消传统的面访,转而使用现代化的邮件。

我却在没有太多准备的情况下,在这次DIA中国顾问委员会8月工作会议期间,有机会与另一位学者进行了详谈。 

两年前,北京大学药物信息与工程研究中心的郑强博士出差到广州,问我有没有采访过辉瑞的全球研发副总裁谭凌实博士。

郑博士有时候会问我对业内某个人怎么看,我认为这个人怎样。

当知道我从未采访过谭博士,郑博士说,你有机会要跟他聊聊,他在辉瑞做了很多事。

然后说起谭凌实的名字,郑强说,凌,即为凌空的想法,实,即为脚踏实地的做。“这是一个非常有禅意的名字”。

郑强的话让我对谭博士有了初步的印象,也让我记住了这个名字。

然而,两年里在几次会议上见到谭博士,给我感觉他非常严肃,不轻易在会上发言和发表评论。因此,也没有刻意去向他讨教什么。

P1040680

 《华尔街日报》记者兼主编弗雷德.L.齐默尔曼提出了以下建议:

1.不要在采访一开始就一下子提出尖锐的问题。相反,解释你是谁,你在做什么。

2.开始阶段的问题通常应该是开放式问题,从消息来源最熟悉的话题开始。让采访对象畅所欲言,营造一种交谈的气氛。

3.仔细观察并倾听。

在中央大街的马蒂尔咖啡厅,我与谭博士有大概二十几分钟的交流。提及辉瑞,总让人想到lipitor专利到期,贿赂案,关闭研发中心,种种在研新药临床试验中止。

但是,我们的谈话还是从眼前的事说起。我介绍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希望听听谭博士对这个行业的看法,报道的落脚点有哪些。而我也关注他的工作职责,从他的团队问起。

谭博士向我分别介绍了辉瑞北京、上海、武汉的研发团队,共计600人的队伍,每个人几乎都从全球每个顶尖级的公司、学术机构招聘过来,组织的架构,部门的设置,尤其让我吃惊的是光是安全药物警戒部门的人员就达到100人。

当然最大部分莫过于临床这一块,纵向,横向,数理统计人才是谭博士最得意的部门。而所有的工作始于04年,一路摸爬滚打,在总部和各种质疑与挑战声中,辉瑞在中国一项一项功能组建起来,足以证明所有新药开发的工作放在中国而不是邻国的印度,可以实现全球同步。

我问他,辉瑞的中国研发中心还需向亚太或其他区域汇报吗?谭博士说,“不需要,我在全球管理层里。”

从辉瑞进而推及至国内的新药研发现状,谭博士还是强调后期开发的重要性,面对媒体,他说,你不要以为搞新药就是在实验室弄药丸,临床研究才是新药的重头戏,其所涉及的领域、法规、人才、实践,方方面面的管理和协调在中国都需要慢慢来。他的话也由此让我坚定了自己的报道、文章的选题,应该更多基于这一断层。

而他也深深意识到,这些年,除了埋头“实”干,还要发声。“这就是为什么我决定主持明年的DIA年会”,除了忙于日常事务,我们需要讲出来,形成影响力,让大家知道我们在做什么。

明年的年会主题,第二天在工作会议上,谭博士告知大家是“药物安全与病人利益”(To focus on safety and patients but not perceived as specific theme)。

与去年胡江滨博士干练的主持风格不同,谭博士在会上更加从容,充分让每个人发表意见。特别让医学质量保证部的李庆红老师介绍辉瑞的质量部,什么是药物安全,药物安全的范围和定义是什么。

谈到这次工作会,还有一个片段让人印象深刻,也算是这次出差总结吧。

DIA中国顾问委员会自2008年成立,已吸引了一大批业内的有志之士加入,蔡学钧博士是最早一批志愿者,到今年9月,他已满两届即将离任。就在会议快结束之时,老蔡突然站起身来,走到主席台前,发表了一席四年来DIA志愿者的工作感言,将此次哈尔滨的工作会议推向高潮。

P1040724

“这四年,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与老朋友的感情更深了。”蔡博士(图中)说。

这个暑假真让人怀念

2012/08/23 – 9:07 上午

昨日过月月的学校,买了几本中方格本。

尽管还有一个多星期才开学,带她去了一些地方,开始学游泳,这个暑假真让人怀念。

P1040521

住在爸妈家楼上的好友冯萍,明日奔赴新疆喀什疏附县支援当地医疗卫生服务,为期一年多的时间。

从小跟她在一个大院玩大,她现在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她5岁的儿子跟月月又成了老友。“很早的时候,我就想当一名无国界医生。”

我会带月月来看你的。正巧,最新一期的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就是《我所热爱的新疆》。

一点点读书笔记

2012/08/23 – 8:36 上午

作家李外秀曾说过,只要是看见自己的孩子流露出不想上学的眼神,他就会给班主任打去电话,说孩子得了重感冒需要休息,而后便带着一家人直奔海边去放松。

但他孩子的成绩丝毫未受影响,这些措施反而让孩子的精神状态一直十分饱满,并最终成长为一个思维健全,性格开朗的青少年。

有一天,孩子带着略显忧伤的神情向爸爸提出了疑问。

“如果按照爸爸所教授的方式在这个世界求生存,不会在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吗?”

李外秀得回答着实让人佩服,我觉得这一回答也是正在读本书的妈妈们最需要的一句话。

“你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只需在你热爱事物的竞争中不处于劣势就可以。

至于其他方面的竞争,你无需成为选手,只要做好裁判就行!”

摘自朴滋淑《妈妈说话的智慧》

转化医学“转变”研发现实

2012/08/02 – 4:43 下午

人说要经常检视自己,我觉得有时间倒是要常常捡捡家里的衣柜、鞋柜、书柜、药柜。

收拾东西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思考的过程,你会发现有那么多东西没放好,有些需要清理丢弃,有些需要归类整理。

更重要的是,你会发觉很多东西其实并不需要。每当收拾好以后,我就会想起小学学的那个成语,“焕然一新”,整个人也觉得清爽多了。

近日与同事小黄合作了一篇转化医学的文章。这是最近写的一篇技术含量很高的稿子,小黄的医学背景对于文章拿捏Frank专业学术观点十分有帮助。

然而,这又是一篇老少咸宜的“科普”文章。

你不要笑,“科普”就是我们极力追求的效果——媒体就是要将看似高深的道理用最直白的话讲清楚,这种能力很重要,并时时将读者放在第一位,降低他们的阅读难度。

整个电话会议采访过程就好像Frank给我们上了一堂课,同时共5人参加,历时1个多小时。

而此后邮件反复讨论文章的修改,从内文到标题,Frank和小黄的敬业精神让人钦佩。

其中,Frank几个英文翻译得十分到位和生动,如:

研发扎堆(me-too)同类最佳(best-in-class)首创(first-in-class)。

在这里我把几次的修订文档上传,一篇稿子就是这样炼成的。

TM_FrankJiang

《江宁军:转化医学“转变”研发现实》

期间不乏许多有趣的细节,被我们加以夸张放大,增添了整个写稿过程的乐趣。

有几点值得关注:

1.转化医学时下在国内很热,江宁军无疑是外企里这一话题最具有发言权的人物(至少他已在这个领域处于制高点)。

2.非常专业和看似沉闷的话题,万万不得写综述稿件,一问一答是最好的形式。

3.问题设计和回答行文尽量口语化,上下衔接紧凑,增强现场感和互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