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毛毛更可爱的是毛毛的月月

Recent Comments

  • Tina: 看冬蕾老师的文章已成习惯,感谢点点滴滴的温暖。
  • 择偶网: 新冠快点结束吧!
  • 淼淼: 一向觉得这种背影特别有爱……
  • 淼淼: 十年前的回忆!毛毛太棒啦,粉丝又多了一枚!拥有这么有才情的辣妈,月月童鞋是有多幸福……
  • DJ: Don’t comment on China’s regulatory environment –if you have to, positive and complementary remarks are always expected; i don't think so...
  • DJ: 就假装他们都很伟大....
  • DJ: 赞一个

Random Posts

Tag Cloud

先有产品、再搞研发

2024/04/12 – 10:16 下午

广州的春天总是如诗如画。漫步街头,一排排榕树的新芽竞相吐露,满眼都是生机勃勃的绿色。在温暖的阳光下,每一片叶子都仿佛闪耀着金光,让人心旷神怡。今天,有幸迎来了远方的朋友——肖申博士和他新加入的海森生物团队。他们此行是为了在广州举办一场关于中国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药物器械创新研发的大会。

谈及海森生物,这家公司专注于心血管、代谢和肾脏疾病领域的新药研发,其独特的运营模式让人印象深刻。公司主要从海外引进新药,这些药品要么已经在国外市场成功上市,要么正处于关键的3期临床阶段。这种策略确保了公司有稳定的产品线,并能产生持续的销售收入。再用这些销售额投入于研发,形成了良性循环。这种先有产品、再搞研发的逆向思维,不仅解决了创新投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还使公司能更专注于商务拓展和销售,确保有充足的现金流来支持前期的研发项目。

在短短几年内,海森生物已迅速积累了1款在研创新产品和7款来自全球跨公司的原研产品,并成功搭建了这些原研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所有权和商业化权益。肖博士的团队中除了临床专家,还有许多来自外企的销售精英,他们深谙市场准入和医院终端的运作,既专业又富有服务意识,执行力也非常强。对于许多面临研发资金困境、临床推进困难的生物技术公司来说,海森生物的模式无疑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肖博士的加入,为公司的临床和项目评估能力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在心脏、高血压和肾脏疾病药物的临床和审评方面,与公司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通过与他们的接触,我深深感受到了这支团队的拼搏精神。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努力进取的决心,必须好好加油!

我的会就是地摊经济

2020/10/20 – 10:56 下午

前几天参加了一个在广州举办的第三届前途汇药品持有人交易博览会。去的时候已相当晚了,但主办方前途汇的老总王华总非常的热情带我在整个会场走了一圈。

当来到他们的展厅,我被现场热闹的氛围所震撼了,只见展厅满满布置了两排展商,人头攒动。在新冠疫情下这已经算是很难得了。

主办方王总之前做过药品注册和CRO外包工作,后来开设了这个平台专门帮企业快速寻找可以转让持有人的优质生产批件、CRO在研新药、505B2等高难度技术、热门适应症通道的稀缺产品,具有创新性和临床价值的海外新药和医疗器械产品等资源。对接技术、品种转让和投融资以及人才招聘。

我万万没有想到原来有这么多的服务商需要对接项目。这说明在新的政策特别是MAH制度下释放了许多具有研发热情和实力的中小型公司,他们有的是提供一站式服务,从临床前靶点的筛选到动物实验,再到临床试验。有的专门做临床试验样品小试、中试、放大以及到产品的商业化生产服务——“一站式的CRO服务商,同时也是MAH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而广州的创新药比起上海和江浙一代发展较慢,即便有创新药,这里的CMO和CDMO也供应不足。因此,来自浙江地区的CMO和CDMO公司来到这里当然有大发展。

列举几家我印象深刻的,我来到药明康德的展位,他们商务部的负责人跟我介绍了许多知识,包括怎么去查国际热门靶点的临床研究数据,发现疗效,再通过改结构,避开专利,筛选化合物交付给客户,讲的出神入化,听的我也十分着迷。

而阳光诺和是一家新秀,他们从药物发现到化学药物多肽药物研发,再到临床资源的整合以及生物样本检测团队的构建,都找到了最佳的契合点成功打造了全过程的CRO服务。

除了像药明康德、阳光诺和那样大型一站式的平台,当中有几家公司还蛮有特色和专业的公司。一是专门做泡沫制剂改良型的技术服务公司。他们针对皮肤科用药研发了气雾剂及泡沫剂液体制剂、同时还有药物合成、口服固体制剂等多个创新技术平台。例如,据负责商务的人介绍,临床上,一些头部皮肤用药可以将其从膏状改良成泡沫制剂,可以令患者的依从性提高。在越来越追求生物质量和生命质量的当下,药物越做越细,患者的用药体验越来越好,自然也会广受欢迎。

有一家是做同位素标记的联合实验室,他们原来是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成立的公司,现在是国内唯一可同时开展同位素标记合成药物的放射性的甲级实验室,能够提供完整的同位素标记化合物合成以及药代动力学和药理学研究的一站式服务。

一家意大利的企业代表告诉我,他们的创始人原来是EMA的官员,后来创立提供欧盟、美国FDA法规政策咨询的CRO公司,现在很多公司都愿意去美国和欧洲市场,毕竟现在国内市场在医保控费政策下越来越难了

还有一家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家来自成都的海通药业。据他们的同事介绍,公司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是一家老的药厂——成都制药三厂。这么多年靠仿制药起步发展,到了2018年的时候,整个国家在创新转型,也因为4+7带量采购使得他们壮士断腕,“再继续生产和销售也是倒挂亏本的,只是决定转型更擅长的生产,于是改造成一家CDMO生产服务商。

虽然有些感慨,但这也是一种适应时代潮流的转型,而且不同品种的生产,能够提升自我同时也能够成就客户。虽然在转型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少痛苦,他们也遇到一些跨省的委托然后对质量的一些怀疑,但最终尽心尽力满足了客户的要求。

还有一家是专门做制药企业的环保,为医药化工行业的环保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他们成功的案例包括广西桂林,华信药业福州福斯特药业乳源东阳光药业,业务范围包括原料药物污水,化学合成类药物,真的非常有意思。

一家成都的健科数据公司,真的像哆啦A梦一样,要什么能查到什么,我和沪亚的向南一会说:“帮我查查PD-1靶点有多少公司,”一会说:“查查KRAS”,一会说:“查查CD47”,一会说:FLT3,一会说SHP2,在研的各个阶段的,仿制药的,审批的,试验数据的,结果都是应有尽有。还有上个世界80年代发明的老药都能查到。创始人也是深耕行业多年,但一直很低调,他们干的都是枯燥无味的苦力活,最近跟做数据的同事聊的比较多,心里特别佩服他们。

不过最好玩的还是主办方王总,他说他们的会就是地摊经济,每次都可以促成8亿元的品种转让,技术合作等,虽然闹哄哄的,讲者也不那么的高大上,但是有用,接地气,还能碰到很多好朋友。

而我则再次感受到生物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这样的业态也促使了很多很有特色的中小型服务公司他们的诞生,CRO行业一方面继续细分,另一方面也加大聚拢。不过,唯一不变的是多快好省的微客户提供价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要做到这点,不下点功夫去钻研新技术是不行的,你必须比客户更专业,比他们更领先,否则怎么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呢?

我们真的太幸运太幸运了,能在这个时代,跟一些伟大的企业家和科学家一同在这个行业里见证那么多新发明、新发现、新变革的激动时刻。

(以上文字没有经过相关企业确认,还需进一步打磨和优化)

部队里的医生

2019/03/01 – 3:16 下午

上周来了成都,到了科伦药业看看老冯,见到王晶翼院长。这是一个很好的药厂,我对晶翼院长说他曾经当医生和当兵的那段经历印象很深刻,他让我想起我的爸爸,也是部队里的医生。

要好好写写报道。

编者的话 :研发客公众号创立发刊词

2017/10/18 – 9:56 上午

一直以来,我就特别关注医药研发领域,并一直希望自己能从中做点什么。五年前,我尝试把一本叫《中国处方药》的杂志内容更多的转向报道中国创新药物研发,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实现这个梦。

很久以后的今天,我坐在广州市越秀图书馆里,一边翻着微信,一边等待一位新同事。20分钟后,我们将共同讨论,为我们名为《研发客》的新的微信订阅号选题。在过去短短半年时间里,我和我的同伴、原PharmAsiaNews的中国区主编戴佳凌一起,连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重新把五年前的梦拾了起来。我们为申请可认证的微信号奔走在上海注册企业,我们为专栏内容与一位位专家作者促膝长谈,我们穿行在一场场医药会议中聆听报告,我们埋首于晦涩难懂的专业资料中学习领域知识,为的就是迎接《研发客》这个浩繁的网络世界中的新生儿能在4月20日顺利降生。

我们的公众号之所以叫《研发客》,是因为,一位前辈告诉我:新药研发是一条河,它的左岸是法规,右岸是资本,上游是人类对健康不断的追求,中游是科学的进步与技术创新,下游是市场的有序竞争。
在全球新药同步开发的大环境下,“研发客”如候鸟般迁徙,敏锐地觉察中国的机遇。在《研发客》里,我们邀请研发圈内时尚达人,聚焦创新药研发生态群体,用一篇篇文章,具象出研发河流两岸的生动画面。

我和我的团队是行业中涉足中英文媒介的资深独立编辑记者。常年工作中,我们结识一批最早回国的新药研发人士;追踪数任药品审评中心的主任;探究国内药审变革,触碰国际药品注册监管的高层思维;更因心中深藏的媒体理想,于是创办“汐潮”公司。汐潮系西潮谐音,即西方思潮之意。精炼西方研发理念精华,预测中国药物市场潮落潮起发展之势。

现在研发客创立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我们的生活一直在被科技改变着,有令人愉悦的惊喜,亦有令人不安的纷杂。风起于青萍之末,微信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来观察新生热闹的医药研发的创新创业社群,赋予本来庞大严谨的研发过程活力和情怀。在这个互联网横向联络的多元时代,我们依然以最传统精细的编辑手法,打磨每一个标点和文字。希望我们的《研发客》能够借助与睿智前辈的谈话,对进取创业新秀的倾听,借助文学的叙述、插图的想象、哲学的思考,呈现给医药健康领域的人群滴水藏海的启迪和思索,陪伴大家在中国的新药研发路上,多收获惊喜,少经历不安和焦虑。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研发客》的窥镜看到更宏大、开阔的新药研发世界。

偶然翻日历,才发现4月20日即是旧历时节-谷雨,也许这个不期的巧合预示着《研发客》的未来。古人讲“播种移苗,埯瓜点豆”,正始于此。感谢我的家人和一路支持我们的人。

2015年4月17日 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