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研发客,致敬我们与产业共舞的成长路
谷雨至,春未尽,夏初临,万物欣欣向荣。十年前的今日,研发客扬帆启航。自此,我们以青春为笔、热情为砚、辛勤为墨、梦想为卷,开始书写中国创新药产业波澜壮阔进程中的一段亮丽篇章。
十年潮涌:创业与成长之路
佳凌毅然辞去在药明康德的职位,与我共创研发客。那是一个理想炽热却步履维艰的起点。然而柳暗花明,我们遇到三位行业中的挚友兼贵人,他们毫无保留地伸出橄榄枝,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我们最大支持。他们处事低调,为人谦和,却对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和佳凌一直都心存感激,也是我们为人处事的榜样,可以说没有他们也就没有研发客。
时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主任助理冯毅为研发客初创时所作的定位,为我们指引了方向:
十年来,这段话始终是我们不变的初心。
发刊稿由泰励生物CEO张彦涛博士执笔,聚焦药品质量问题,一经推出便引发行业热议。自此,“原创、专业、高质”成为研发客的核心基因。此后,他每年的新春寄语如约而至。老梁说药、遇见、江湖等专栏陆续上线,一篇篇深度原创、专业分析和行业洞察的内容,逐步塑造了研发客鲜明而独特的媒体风格。值得一提的是,贵柏博士的“老梁说药”栏目创办至今也是十周年。我们将举办系列读者见面活动,共同回顾专栏十年历程,展望未来新药研发方向。
政策引导下行业腾飞的十年
从2015年到2025年,是中国创新药产业飞跃发展的十年,也是研发客不断深耕内容、搭建平台,与行业共成长的十年。我们亲历了中国从政策改革、资本涌入,到产品出海、获得国际认可的历程。
在此期间,中国先后推动药品审评审批制度、加入ICH等一系列重要改革,重塑了行业生态,经过“722核查”风暴的洗礼,临床试验机构大幅提升了质量和效率,为保障研发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医药魔方数据统计,过去10年间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累计达到3575个,首次超越美国,跃居全球榜首。其中,18款中国原研药成功在海外获批上市,研究领域涉及细胞基因、mRNA和ADC药物等,不少创新药企业有望成为国际独角兽公司。中国创新药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筑梦十载:携手同行奋进
在与创新药产业一起成长的十年里,佳凌始终提醒我们:“研发客必须站在读者的角度来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不断打磨深度,追求精益求精。”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解读国内外药品审评审批的最新动态,剖析当下全球和国内最热门的研发趋势,关注投资领域,及时报道国内外资本在中国创新药领域的战略布局。我们还深入一线,以多元视角采访行业精英,讲述新药创业家的传奇故事,为读者勾勒出中国创新药产业全貌。同时,我们和我们合作伙伴一起举办包括研发客临床年会/China Trials、CHIC等大型论坛,也组织了叶问茶道等高端小型沙龙,为行业搭建意见领袖交流平台。
在此,衷心感谢为我们采访、撰文和会议提供指导与远见卓识的专家老师们,如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会长张伟,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DIA Fellow和董事、美国FDA同仁会全球执行理事李自力博士,沈阳药科大学亦弘商学院创始院长张象麟女士,沈阳药科大学亦弘商学院理事、研究员苏岭博士,香港生物医药创新协会会长卢毓琳,行业资深创业导师曹进老师,礼来全球高级副总裁、礼来中国药物开发及医学事务中心负责人王莉博士,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研发和医学负责人张维博士,恒瑞医药执行副总裁张连山博士,恒瑞医药公司执行副总裁、首席战略官江宁军博士,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一期临床试验病房医疗主任张剑,前FDA资深审评员肖申博士以及每年都送上新春寄语的园区政府、卓越的CEO、投资人与合作伙伴。是你们,如春风化雨般带给我们许多真知灼见和宝贵支持。同时,感谢遍布全国、欧美和日本的读者朋友们,正是你们的信任,激励我们不断前行,迈向更远的未来。
同时,我必须对并肩奋战的编辑部伙伴们表示感激和敬意,他(她)们专注敬业,勤勉刻苦,默默耕耘,始终坚守新闻理想,对写作无限热爱。资深行业专家储旻华多年来无私奉献着深度洞察国内外行业的分析文章,并总是给予极具价值的建议和指导。编辑部主管姚嘉以工匠精神严谨对待每一段文字,使每一篇文章都凝练出专业的锋芒与优良的品质。投资观察高级编辑徐唯佳深度解析资本市场与投融资动态,其精准独到的见解为读者提供了重要参考。善于迅速捕捉热点的陈小娟,客观报道突发新闻和行业动态,并用生动温暖的文字为读者呈现前沿观点。熟悉研发、药物靶点、临床试验及政策法规的殷丹妮,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为内容增添了广度、深度和内涵。潜心研究我国药品专利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程龙,为这一领域的报道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我们的英文编辑团队以专业的英文将研发客的声音传递至国际舞台,彰显中国医药行业的全球影响力。自2021年起,《医药研发达人》主编高野哲臣老师、植村昭夫博士及其他日本专家的加入,为我们带来深度的日本药监法规视角。他们亦师亦友,助力国内企业和研发客拓展日本市场,增添国际化影响。
负责微信和网站排版的张跃,让每篇文章都呈现如精美的艺术品。严谨细致的财务Maggie精心管理公司账目,为研发客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务保障。
未来十年,我们将继续坚持原创、深度、差异化和国际化视角的报道,并在业务方向上更深入地融入行业的深层领域。研发客始终会站在行业的前沿、秉持使命、勇担责任、传递真知、照亮前行的道路。
誓守初心:勇立潮头再出发
十年回首,收获累累,但挑战亦始终相随。展望未来十年,我们当无畏前行,始终以创新为信念而上下求索。
在政策层面,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仍是核心课题。尤其在药品定价与入院机制上,需要多部门协同制定兼顾投入回报与患者福祉的良性循环政策体系,推动创新药可持续发展。药品监管政策的制定亦期待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CDE)与行业专家开展更多面对面沟通交流,在监管技术指导原则等方面加强与产业融合,使政策更贴近行业所需,共同守护公众健康与用药安全。
在研发层面,从产业观察者的角度来看,尽管Deepseek等成果令国人振奋,但从零到一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原始自主创新仍是中国的短板。对于关乎医药行业命脉的“卡脖子”“卡脑袋”原研技术,亟需在基础理论研究、研发、资本、人才和制度等多维度获得更系统性的支持。我们期待政策层前瞻布局战略,为中国创新药筑牢长期竞争力的基石。
在资本层面,自2021年下半年起,国内创新药领域步入寒冬,不少企业因资金压力而陷入研发停滞、裁员、甚至被并购的困境,“卖青苗”现象也随之频发。如何为早期创新项目提供更具韧性的资本支持和孵化条件,成为产业界普遍关注的话题。我们注意到,设立政府引导基金、优化早期融资机制或将为构建中国创新药的可持续生态提供新的动力。
在创新药国际化加速推进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特别是中美关系的持续紧张,令“出海”进程增添了诸多变数。与此同时,AI技术所带来的技术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研发范式,深刻影响着行业格局,也倒逼企业在变革中寻找新的生存与竞争之道。
谷雨时节,万物生长。正如佳凌所言,“一朝研发客,一生研发客”。十年来,我们见证了众多生物技术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初创走向IPO的历程。未来十年,我们将继续坚持原创、深度、差异化和国际化视角的报道,并在业务方向上更深入地融入行业的深层领域。研发客始终会站在行业的前沿、秉持使命、勇担责任、传递真知、照亮前行的道路。